2005年4月7日星期四

前無線電視新聞記者莫宜端的分享

久違了!先向記團各新、舊朋友問好。

執筆之際,告別採訪生涯剛好一年。地球仍在滾動,香港仍在嘆息。這一年,看著新聞界一次又一次社會、政治漩渦中追蹤、採訪,差不多一年前的人大主動釋法,將「零七、零八普選」的議題劃上句號;第二次的七一遊行;從港島望向紅磡,又想起「唔拆又拆又唔拆」的紅磡半島;西九龍的爭議仍在縈繞。當然少不了「董去曾來」將港人又推向另一個歷史的轉折點???

心想,若今天的我仍手執咪高峰,我會持著怎樣的心態?慶幸上帝給我如此剌激的工作,一張利嘴有用武之地,又不愁每天頭條供應不足?!抑或,像我今天退下火線,開始體味新聞界的戰線拉長了(越來越多廿四小時新聞,不停的播報),但深度卻無可奈何地要放棄;傳媒機構很緊張記者們專業的形像和包裝,卻沒有空間讓行家們有知識、經驗沉澱的空間。

我們就是處於這麼一個環境,專注著眼前的新聞,大家一同向前滾動,但漸次沒有了方向,淪為各路勢力人士的傳聲筒。「每天追著新聞人物跑,不漏新聞已是偷笑了,還扮甚麼清高?」--面對這些聲音,作為基督徒的弟兄姊妹應如何自處?

在記者生涯的一次低潮中,有朋友以主耶穌的例子提醒我。五餅二魚的神蹟的確轟動,若論「新聞價值」和「經濟效益」,比祂救一兩個散兵游勇勝出不知多少倍。可是,主更多的親自到那地方尋找需要幫助的人,祂與罪人坐席,親自撫摸大麻瘋病人和瞎子,將愛延伸。到今天,當有時看著政治人物跨張的演出,明知無聊卻仍要花時間整理成新聞時,我們也可求主賜我們些少空間,重拾當初立志做記者的初衷:「聽故事,說故事。」特別是像主耶穌一樣找出那些被人嫌棄、亳不起眼的人的故事。

創作歌手趙芬妮有一首歌叫《拾海星的小孩》,描述潮水把海星沖上沙灘,潮退後陽光會把他們曬死。一個小孩動了慈心,逐一把他們擲回海中,但千百海星救之不盡,旁人笑他浪費時間。今天作為新聞工作者的你,挑戰更大,吃力也許不討好,但你預備好抓緊每個機會作「拾海星的小孩」嗎?

資料來源: 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通訊2005.3月號-團友心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