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13日星期五

預備見神

「以色列啊,我必向你如此行。以色列啊,我既這樣行,你當預備迎見你的 神。」(摩4:12)

螞蟻雖小卻知道在夏天預備冬天的食物(箴6:7,8),人更應當有所預備了,許多人如同那個無知的財主一樣,只知道蓋大倉房,收藏更多的糧食,財物,可作多年的費用,卻沒有為靈魂預備(路12:16-21)。神今夜就要他的靈魂,他沒有預備去見神。

我們在世界上不但如同客旅和寄居的(彼前2:11),更如演戲和作夢一般,劇情再好終要下台,夢境再美,終要覺醒。受造者總要歸到造物主那裡去,見神時是甚麼情景,如何交賬,有甚麼結局,那才是極嚴重的問題,關係到永遠禍福,得失,榮辱。

我們都有隨時去見神的可能,或者忽然死去,或者主忽然再來,我們在世屬肉體的生命立刻停止,而面臨神的審判和永世的真實。有沒有預備好呢?如果今天現在就去見神,能否但然無懼,毫無慚愧和懊悔呢?我們一生的年日是怎樣度過的?是怎樣對神對人的,是帶著甚麼樣的心去見神,帶甚麼行為去讓神判斷,是能得稱讚,賞賜?或是受責備,刑罰呢?趕快預備吧,預備迎見你的神。

資料來源: 每日天糧

2005年5月10日星期二

好鄰舍的代價

路加福音十章25至37節

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引發耶穌講出一個最廣為人知的比喻──「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事實上,「好撒馬利亞人」已成了一個常見的名稱,許多醫院、護理院,或是志願服務團體,都以它命名。

然而,我們卻經常忽略一個要點,就是耶穌之所以講出這個比喻,是為了回答一個律法師的提問。福音書經常記載有人前來詢問耶穌,我們有否數點過共有多少人呢?他們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是真心求問,有些卻是想試探耶穌。今天的情況也是一樣。當你與人談論耶穌基督的時候,就會同樣發現這兩類人。

這位律法師當然很熟悉舊約的律法,這是他的「專業」要求。然而,他只有頭腦上的知識,而非真正認識神的心意。他來到耶穌面前,開始了這個問答遊戲。

「先生,我該作甚麼才能承受永生?」

也許,他早已在腦海中部署了對答的方案。可是,耶穌卻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反而反客為主地問他:「律法上是怎樣寫的?」

這個問題令他嚇了一跳。「你竟然拿這個問題來問我?你不知道我是專門研究律法,是這方面的專家嗎?你問我這個問題,簡直把我當作學生了。」於是,他回答了耶穌的問題,而且把律法的要求概括得很清楚(27節)。

基督回答說:「說得好!你只需把你所說的實行出來便行了。」

然而,那人卻要挽回面子,因為遊戲沒有依照他的想法來進行。他可能在心中盤算:「我該如何脫身呢?對了,我可以問他『鄰舍』是代表甚麼。」於是他便問道:「先生,我們猶太人認為只有猶太人才是鄰舍。你的看法如何呢?」

耶穌的答案非常精彩,結果還引出另一個反問(36節)。

詢問耶穌的律法師一定感到很驚訝,因為耶穌竟然向他講故事。可是,耶穌所講的比喻,卻清楚回答了他的問題。

比喻中有四個人。首先是一個受傷的旅人。耶穌對他的描述不多,他只是一個故事中的無名小卒,他的出現是要帶出其他三個人對他的反應。

接著出場的人,是一個沒有同情心的祭司。他看見了甚麼?心中想著些甚麼?他可能為到傷者不是自己而感謝神。但他沒有理會臥在地上的傷者,只管急步地走過。

然後來了一名有趣的利未人。他想上前察看發生了甚麼事。他可能盤算著要做些甚麼來改善這裡的治安。但最後,他還是冷眼旁觀地離去。

此刻來了一個充滿同情心的人。他上前察看那名傷者,發現他仍然生存,不過,傷者卻是與撒馬利亞人不相往來的猶太人。可是,這位撒馬利亞人的同情心並沒有因此而冷卻,他看見傷者的傷口需要治理,便首先替他包?傷口,繼而還把他送到最近的旅店,囑咐店主照顧他。

比喻說完了,便來到應用的部分。耶穌為何要說出這個故事呢?正是為了要解答一個問題。
於是,祂對那名律法師說:「好了,朋友,比喻中的哪個人遵守了律法,向鄰舍顯示了愛心呢?」

那名猶太人的律法師當然不屑說出「撒馬利亞人」這幾個字。他只能說是那個幫助傷者的人(37節)。主耶穌便跟著說:「為何不學習他榜樣呢?」

撒馬利亞人為了幫助那名傷者,不惜耽誤了原先的行程。倘若在這個星期或今天,神安排了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要你去關心或幫忙,你會否願意更改原先的計劃,心甘樂意地去回應呢?

資料來源: 天天天言

2005年5月9日星期一

在指望中要喜樂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羅十二12)

要常常喜樂,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定的旨意,所以,天天靠主喜樂是基督徒生活不可缺少的見證。許多時候我們失去喜樂,乃因失去指望。自從我們重生得救之後,就得著活潑的指望,是屬天的,不是屬地的。若我們把盼望擺在地上,就必灰心失望,因為地上的環境刻變時翻,沒有一樣事物是不改變的。

若你今天正處在諸般的憂慮中,請留意你是否已失去屬天榮耀的盼望?轉眼仰望恩主,憑信活在指望中吧!這樣,你就必照樣享受聖靈中的喜樂。

「在患難中要忍耐」:神許可患難臨到我們,乃是要我們學習忍耐的功課。就如:摩西在曠野艱難的生活中等了四十年,神才向他顯現,差遣他去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約瑟被賣到埃及為奴,仍然忍耐等候神的拯救,直到神的時候到了,他被升為埃及宰相;大衛被膏為王之後,仍然忍受掃羅王的逼迫,直到神所預定的時候來到,他才成為以色列王。甚至我們的恩主、榮耀的主,竟為著遵行神的旨意,忍耐居住在卑微的拿撒勒城三十年,且忍受釘十架之苦難。

所以,今天在跟從主的路上,面對大小的患難都不要喪膽,反而要藉著恆切的禱告學習生命的功課,結忍耐的果子。請緊記:「有可信的話說……我們若能忍耐,也必與祂一同作王。」(提後二11-12)

資料來源: 每日甘泉

2005年5月8日星期日

不可膽怯

「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後1:7)

聖經中有三百六十多次提到不要膽怯,懼怕,因為一膽怯,一個人心裡就失敗了,再無力量爭戰、進取、向上,只有灰心、退後、跌倒、投降,像以色列人的那十個探子一樣(民13:32)。在下火湖的名單中,第一個就是膽怯的(啟21:8)。因為一膽怯,就沒有信心,對於一切罪惡也不能抵抗。結果,只有作魔鬼的俘虜和奴僕,屈從於罪惡之下。

膽怯一方面是看到艱難,困苦,危險,仇敵的強大(民13:28,32),另一方面是覺得自己的軟弱,渺小,如蚱蜢一樣(民13:33)。因此只有失敗(民14:3),可是迦勒和約書亞並不是作如此看法,他們說:「我們足能得勝。」「他們是我們的食物,」因為「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所以分別就在這裡,迦勒 並不是沒有看到敵人的高大和自己的弱小,但卻看到有神和他在一起,那就比敵人強大得多了。

不管是甚麼時候,任何情況,膽怯的心都不是從神來的,因為神不會懼怕,祂也不讓祂兒女們懼怕,祂願意我們將祂放在一起,就足能得勝一切屬靈的仇敵。無論是罪惡、苦難、試探、以及撒但、世界、肉體來的一切攻擊,使我們能靠著那愛我們,加給我們力量的主,得勝有餘(羅8:37;腓4;13)。但這不是叫我們驕傲,放肆,乃是剛強和謹守,所以不要膽怯,乃要剛強(林前16:13;弗3:16;6:10)

資料來源: 每日天糧

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

「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們。」(羅十一36)

保羅是一位深深認識神旨意的使徒,當他提到神永遠的旨意時,不禁讚美神豐富的智慧,然後他用了幾個詞來描繪全能的神。我們今天也一同來思想這幾個詞彙:「本於祂」,說出了所有宇宙萬物存在的答案。萬有是從祂而來,祂從一本創造萬有,包括世人的生命、氣息,連我們因信主所得著屬靈的生命都是本於祂。為此,我們豈能過一個遠離祂的生活呢?豈不更應聯於祂、以祂為主嗎?

「倚靠祂」,《聖經》告訴我們,神不但從一本創造萬有,且用祂的權能托住萬有,萬有是靠祂而立。既是這樣,我們屬祂的人就應一生信靠祂,凡事倚靠祂,如經上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三5-6)還有,真正的「倚靠祂」乃是凡事都憑信心,藉禱告祈求和感謝,把一切的重擔都交給祂,這是我們一生中不斷要學習的功課。

「歸於祂」,說出了我們不但要學習凡事信靠祂,更需要把自己的一生完全奉獻給祂,過一個為祂而活的生活,因為萬有都要歸於祂。何況我們這蒙主救贖的人,豈不更應完全歸於祂嗎?這樣,父神就必因我們得榮耀。

資料來源: 每日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