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社會」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社會」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9月15日星期二

關於「請傳給 all girl friends」的電郵

正當想勤力些update自己那個已發霉種菌的blog, 家中私人電腦卻不爭氣,無法進入那討厭的Vista, 要"借"老婆部腦才能上網...唉...

最近收到一封"subject:請傳給 all girl friends"的 email, 一看, 又是這個N年前也收過的, 今次花少少時間到google查一查,果然已有人跟進了。

先看最近收到的版本吧:
**********************************************************************************
Dear all,
我和女兒討論,試探她是否會中招。 我只說在回家路上看到一個小女孩在哭,很可憐…她跟媽咪一起逛街…迷路了… 頸子上掛著一個名牌…有地址,哭著哀求你帶她回家,你會否帶她回家? 我女兒答:如果在附近的就會。 慘!!!我的女兒也中招了 因此希望大家轉貼出去, 等多D人睇到, 感謝!

內容如下....
今天聽我老婆講的一個新的犯罪手法,事情是發生在他們一個女同事的身上。 那位小姐下班後,在回家路上看到一個小孩子在哭,很可憐…就過去偕小女孩怎麼了? 小女孩就跟 那個 小姐說,跟媽咪一起逛街…迷路了… 哀求帶她回家可以嗎?然後指頸子上掛著一個名牌,哭說那是他家地址..... 這位小姐不疑她有詐的,就牽著小孩子的小手一起回去。 這是一般人都有的同情心...... 找到那個小女孩的家以後,她按門鈴,門鈴像是有高壓電般~瞬間失去了知覺......待醒來之後就發現..........自己被全身脫光光的在山上一間空屋工寮裡面......屋裡連件可敝體的衣服都沒有,地上卻滿佈著.......自己被扒光衣服後各種不堪入目的裸體照! 可憐的是.........自己卻連犯人長得啥樣子都沒看見.........所以現在歹徒犯案都是利用同情心。 下次萬一遇到這種事,千萬別就這樣傻傻的帶他回去,就帶他到警察局去就好了,走丟 小孩的放到警察局一定沒錯,警察叔叔還會買玩具買麥當勞給他呀~~~~~~~ 流傳的訊息:請大家 : ~~請通知你的女兒,老婆,和身邊所有女性朋友。~~
蔡妙虹 Miu 社會工作員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
北區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
新界上水彩園村 彩麗樓101-116號地下
電話:2673 2120
傳真:2673 2158
機構網址:http://service.elchk.org.hk/
***********************************************************************************

看完了, 你會有以下疑問嗎?
1)感到為什麼社工不報警呢?
2)是否真有此社工?
3)電郵是否由她發出?
4)有電話,為何我不致電求證?

我有很多朋友都不會提出以上的問題,也不會行動, 就只會forward, 但也有人會作出很動的, 以下是人家找到的真相(參考: http://wanhoi.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380163 ):

1)該中心真有這位社工,但已離職。
2)這位社工的上司說這文章確是蔡社工發的,但並非該中心的個案。只是蔡收到後再轉發時,忘了取消中心資料而引起誤會。
3)她們後來也報過警,但警方也找不到源頭,可能發生地不在香港。
4)蔡社工之後也發過一次聲明(她離職也不關這事,只因身體問題。),聲明內容如下﹕
「致各曾收到本人轉寄郵件題為<<新性犯罪手法>>的朋友
於24/7/2008 本人曾透過電郵寄出一封名為<<新性犯罪手法>>的電郵,基於近日有熱心人士向本中心查詢事件的真確性,本人明白事件可能已引起一些人士的關注,故想證清這個電郵不是由機構名義寄出的,而是由我本人的名義寄出的,絕對不是代表機構發佈任何最新的性犯罪手法。
而事件的真確性亦是未經核實的,對於看完此郵件感到不安的朋友,本人致以衷心的抱歉,本人亦是收到由朋友轉寄來這封網上流傳的郵件,看後亦感到非常震驚,在驚怕現時的犯案手法的層出不窮及擔心真的有此事發生下才把郵件轉寄給朋友予以提醒及提防,但萬想不到郵件在轉寄過程中郵件系統自動附加機構的聯絡標籤,而且在傳送中亦有其他的轉寄者可能自行加入圖片及文字內容等等,這原不是我的本意,對於這項大意而引起大家的擔心真的感到非常抱歉,在此希望各朋友可以幫忙將此電郵傳送給曾轉寄此封電郵的朋友予以解釋,謝謝各位!!!
蔡妙虹小姐20/8/2008

***********************************************************************************

當然,沒有案例出現,不代表手法不可能存在, 你真的關心及想防範,就要看看台灣方面的追查結果: http://www.nownews.com/2008/09/12/515-2332218.htm

最後,希望關心朋友的朋友能緊記, 當你forward一個email給你的「朋友」時, 你也有責任先「求證」, 那可以令你「見多識廣」, 但若「沒有時間」或「自覺力有不遞」的話, 就別forward給「朋友」, 那等同亂拋垃圾到人家的mail box, 是沒有「網上公德心」的行為.

參考網頁:
http://www.snopes.com/ <-- 若email是英文,可試在這裡查證

http://examine.nownews.com/ <-- 有很網上多謠言調查報告

2008年5月21日星期三

由「一個身殘心不殘的捐款者」到香港MSN也捐款的「彩虹行動」


根據內地「新華網」引述「南方都市報」的報導,「一個身殘心不殘的捐款者」來到捐款箱前,把僅有的30多元全部放了進去。他的舉動被熱心路人用相機記錄下來放到網上,迅速成為近兩日各大論壇的熱帖。
參考網址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5/20/content_8211793.htm

另外,香港MSN提出的「彩虹行動」終於「進化」為捐款的行動,不再只適用於中國大陸的MSN註冊用戶,而每一個香港 MSN 用戶掛上彩虹簽名,MSN HK 將捐出 $0.1,支持「香港紅十字會」的中國地震賑災行動,請各 MSN 用戶盡力轉告更多朋友,香港「彩虹行動」至5月31日止。
香港MSN官網http://msnhkfyi.spaces.live.com/blog/cns!56913C2EFCFCDAD1!939.entry?wa=wsignin1.0
中國MSN官網http://info.msn.com.cn/caihong/rainbow.html

至於兩岸三地演藝人的《承諾》大合唱,也終於放上港台的「四川8級大地震」網頁上了。 http://www.rthk.org.hk/special/sichuan512/

2008年5月15日星期四

大地震

放工時,出了這個網頁:

http://www.rthk.org.hk/special/sichuan512/


另外,MSN 香港官方網頁發起了「彩虹行動」,呼籲大家為救援隊伍打氣,亦為當地的災民送上溫暖的祝福,詳情看看官網吧。
http://msnhkfyi.spaces.live.com/blog/cns!56913C2EFCFCDAD1!939.entry?wa=wsignin1.0

2008年4月22日星期二

Yahoo有米賣?

話說有人把五公斤金象米放上Yahoo拍賣,於是惹來玩嘢「買家」的惡作劇,雖然買賣雙方對答很無聊,不過一定令你笑到標眼淚水!

來自http://hk.f2.page.auctions.yahoo.com/hk/show/qanda?aID=b7753866的對答如下:

問題1
ryan2****** (6) : 甚麼地方交收?你有多少數量?
答覆
jackywong666 (18) : 大量, 屯門區交收

問題2
roller_coaster2**** (7) : 入面有幾多粒米?
答覆
jackywong666 (18) : 你有冇電子磅? 有既睇下一米幾重自己除一除啦

問題3
roller_coaster2**** (7) : 冇喎,你計到有幾多粒
答覆
jackywong666 (18) : 我估點都有1万以上!

問題4
rgoodtake2**** (77) : 有無金鳳米呀?
答覆
jackywong666 (18) : 有呀!都係70蚊!

問題5
rgoodtake2**** (77) : 咁有無雙羊白搭米呀
答覆
jackywong666 (18) : 有丫!糙米白米紅米都有呀!

問題6
rgoodtake2**** (77) : 唔知雙羊白搭米可唔可以搭意粉呢?其實你有幾多貨呢?因為我想開一間西餐廳
答覆
jackywong666 (18) : 搭通粉仲好呀! 我D貨多到開酒樓都OK架

問題7
rgoodtake2**** (77) : 唔好,你咁西...洋化.....岩晒開西餐廳啦,開酒樓浪費左你既天份
答覆
jackywong666 (18) : 你係咪買架

問題8
hkbn_****** (無) : 呢排唔係好夠錢我可唔可以剩係買20粒 20粒幾多錢? 有冇直接bid價
答覆
jackywong666 (18) : 你班膠登仔唔好阻住做生意喎:o)

問題9
rgoodtake2**** (77) : 我多口吹下水姐,順便格下價,其實我教你一條一本萬利既好計.你將d米一粒粒咁種,假設一粒米生多十粒出黎,你一百包米就變一千,一千就變一萬,如此這般去到一兆包,你仲唔發達?
答覆
jackywong666 (18) : 咁我2千万賣一包俾你啦,可以賺一兆包番黎架

問題10
comemon4***** (無) : 有冇谷牛賣?我個女想養^^
答覆
jackywong666 (18) : 金香牌就有谷牛, 有谷牛貴5蚊

問題11
comemon4***** (無) : 今可唔可以買谷牛送米?谷牛5蚊?
答覆
jackywong666 (18) : 送條毛俾你就得, 送米我好蝕架

問題12
lam_chi_***** (17) : 巴打,唔好上網搵圖咁無誠意,介唔介意影你個倉出黎?
答覆
jackywong666 (18) : 影個倉出黎我怕天水圍班c9去搶呀

問題13
samuel0***** (-1) : 我想買一千包呀..有冇得平d?因為我間工廠有好多工人等開飯..可唔可以叫fedix送黎..叫佢搵工場的張就得..
答覆
jackywong666 (18) : 那一個張?

問題14
im2h****** (1) : 我想問米, 邊隻米最岩用
答覆
jackywong666 (18) : 問米緊係金像啦方力申用佢黎問米架

問題15
louii**** (無) : 我想要酒米,你有冇?
答覆
jackywong666 (18) : 自己係鼻頭掘啦

2008年4月2日星期三

買包米啫,都咁難?


今天收到報告,家中糧倉已經低於警界線,於是在放工後到住所樓下的惠康買米...


空的!怎麼攪啊?政府及米商還有超市不是說貨源充足嗎?還是大家聽到傳媒報導泰國米入口價在四月會勁升,所以不理什麼米都要搶購?此情此景,惟有食完晚飯後過去另一超市百佳看看啦。

~吃吃吃吃吃吃~

吃飽後,到百佳...天啊!

又是一包都沒有剩,只有十包糯米幸存...惟有向正在上貨的大哥們打聽什麼時候有貨返,幸好,是夜十時三十分左右便有,而當時還未夠十時,就當行街,一於行到有米為止。
如是者等到差不多十時四十五分,終於見到我等得好苦的伊人一車車的被推出來...


誰不知,食開的金象米居然是要由金源自己的貨車送貨,眼前的全是百佳車負責的其他牌子米,這時也惟有接受新事物,買一包未曾食過,由上貨大哥推介的金御膳試試啦(大佬仲話最衰d米來遲了,否則d客未走,一拆袋就一定俾人搶o西,都唔駛上架)

就是這樣,在百佳準備落閘的一刻,我捧著這袋米回家去...

2007年5月10日星期四

去迪斯尼太遠.到石景山遊樂園

來來來,一起在線遊覽國產Disneyland--「北京石景山遊樂園」





看看遊樂園的官網 http://www.bs-amusement-park.com/home.asp


真的佩服樂園的經營者,從「樂園簡介」中,大家可以認識他們更多:

 「北京石景山遊樂園建於1986年,占地33.89萬平方米,有近70項遊藝項目,年平均接待遊客150余萬人次,是目前全國遊樂行業中擁有過山車數量最多、遊樂項目最多、綜合經濟效益最好的主題公園。
  ...逐年投入一定比例的建設資金,擴大規模,滾動發展,不斷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保持了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從1986年至1999年,13年經營收入從2000多萬元上升到3000多萬元,2000年突破了4000萬元,2002年突破了5000萬元,2004年突破了6000萬元,2005年又一舉突破了8000萬元,五年實現了三個千萬元大關的突破和一個兩千萬元大關的跨越。
  ...自2000年以來,連續五年榮獲北京市精神文明標兵單位;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景區(點);被中國遊藝機和遊樂園協會評為 “全國先進遊樂園”;兩次被評為北京市“文明景區”和“文明公園”和北京市一級公園;被評為北京市“廠務公開”先進單位;被授予北京市“經濟建設創新先進單位”、“北京市安康杯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2001年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1994版), 2002年又進行了ISO9001:2000版的升級認證工作,2005年完成了ISO14000的認證工作,促進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整體提高。
  ...世界最大的具有迪士尼風格的大型主題專案鐘斯探險、具有歐洲樂園風格的室內主題專案幽靈公館以及代表了世界娛樂頂級科技的超級震撼“飛越極限”4D影院等一批高科技含量的主題專案,使石景山遊樂園正朝著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參與性為一體,具有歐美風格、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大型主題樂園邁進。」

太強了,明年08奧運一定成為各國選手遊客必到景點,見證 one world one dream all comic characters cross over in china!


希望這「甚具迪士尼風格的大型主題」風格的樂園不會被取締,好讓它成為經典啦!

(心想:唉...真係無眼睇...)

2007年5月1日星期二

被攝入鏡?

工會建立了一個網站《正在公共廣播

其中「優質公共廣播節目 港台精神你撐唔撐」一文中,有小弟個貓樣。



另外,在《議事論事》(26/04 第一節)及《頭條新聞》(27/04 第二節)中,亦發現小弟被攝入鏡,有興趣就看看啦。

還有,4月20日的行動亦被拍下來了


除了港台工會的網頁外,民間亦有一個《我撐港台!Save RTHK!》的Blog,建立的時間比港台工會的還要早。

2007年4月22日星期日

港台工會行動了

無時間update,報導自然遲,不過遲到好過無到。

當天午飯時間大家往港台上閘集合,原本dress code是紅或白衫,不過這message不是個個同事收到,所以結果咩色衫都有。到場後,工會人員向每位同事派紅絲帶,說是準備綁上門口的欄柵上(不是綁自己)。


同事們集合中,正常地有點亂,不知站在那兒好。


工會主席在發言


傳媒(包括港台)正在採訪(拍攝)

帶著橫額,原本打算就出電台,圍繞廣播道走一圈,不過,人數眾多,有非法集會之嫌,還是改在港台停車場走一圈作表達好了,一圈之後,走出門口綁橫額及絲帶,再讓記者拍照。


蘋果日報相,見到同事R、君、E等人


星島相片,珊珊來遲的處長朱SIR,在上閘門口下車,說:「撐! 撐!撐!撐!撐!」

2007年3月31日星期六

一片曙光

關於方熙雯的消息,在這兩天已有不少媒體報導過,有港台、商台、明報、星島、東方及頭條日報等等,今夜亦收到方熙雯父母的電郵,說醫生在下午已告訴他們在香港及台灣找到初步合適的配對,的確是好消息(詳情可看他們的Blog http://fongheiman.bravejournal.com/entry/21322),是BB的曙光!

肥Dee,若不是你不停轉介各記者的request, 我不肯定各傳媒會否那麼快將事情報導出來,因此要謝謝你的幫忙(事關我人在港台,盡力而為也只能找港台同事透過節目作出呼籲,無可能叫隔離台做野嘛,哈哈!)

「曙光」已經出現,但禱告不會就此停下來,同時希望尚未登記的人不會因此停了下來,因為大家可以救助的,可能是世上另一位有需要的人,而能夠「救」他的,更可能只有你。

2007年3月29日星期四

救救方熙雯

終於食完藥, 希望沙啞的聲音可以快些回復正常。

收到銀禧舊同學的電郵, 知道她舊同事的女兒患上「大理石骨病」(Osteopetrosis),這種病在香港的例子並不多,在外國亦屬非常罕有的病症。目前能醫治此病的方法不多,只有「骨髓移植」, 所以BB的父母希望有更多人能往紅十字會驗血,登記成為骨髓捐贈者,讓他們只有兩個幾月的女兒有機會找到合適的骨髓,可以延長她活在世上的日子。

朋友,你登記左未?

方熙雯父母為女兒建立了的網頁,他們亦在Blog中交代最新情況。
http://fongheiman.bravehost.com/

2007年3月16日星期五

扯謊第一高手

A man died and went to Heaven. As he stood in front of St. Peter at the Pearly Gates,he saw a huge wall of clocks behind him.
某人死後來到天國,在天國門口遇到了聖彼得,同時看見聖彼得後面的一大片牆上掛滿了時鐘。
He asked, "Whatever are all those clocks for?"
他問道:「那些時鐘是作什麼用的?」
St. Peter answered, "Those are lie-clocks. Everyone on Earth has a lie-clock. Every time you tell a lie, the hands on your clock will move a tiny bit."
聖彼得回道:「那些都是記錄扯謊的鐘,每個人一生都跟隨著一個扯謊的鐘,他每扯一次謊時鐘的指針就動一小格。」
"Oh," said the man, pointing at a clock still at 12, "whose clock is that?"
「喔!」這人回應,並指著一個仍停留在十二點的鐘問:「那個鐘是誰的呢?」
"That's Mother Teresa's. The hands have never moved,
indicating that she was totally honest."
「那是泰瑞莎修女的,它的指針從未動過,這表示她一生都沒扯過謊,是個很坦誠的人。」
"I see," said the man. "And whose clock is that one?"
「我明白了。」此人說道;「那個鐘又是誰的呢?」
St. Peter responded, "That's George Washington's clock. The hands have moved twice, telling us that he told only two lies in his entire life."
聖彼得回道:「那是喬治
˙ 華盛頓的鐘,它的指針動過二次,這表示他這一生只扯過二次謊。」
"Why this clock point at
11:59, was that man more honest than Mother Teresa?"
「那這個鐘為什麼指到
11 點59分,難道此人比泰瑞莎修女還要誠實?」 St. Peter replied again, "No, that's Bill Clinton's clock ; telling that he told lies many times in his leader period. One more lie the clock will point at 12."
聖彼得又回答:「錯了!那是美國前總統比爾. 克林頓
的。這表示他在總統任內謊言不斷,再加上一次就可以回到 12點了。」"Where's Chen Shuei-Bian's (President of Taiwan) clock?" asked the man.
「那台灣總統
—陳水扁,他的鐘在哪裡呢?」這人問道。
And St. Peter replied, "Abian's clock is in my office; I'm using it for a ceiling fan!"
聖彼得回應道:「阿扁的鐘在我辦公室,我把它裝在天花板上當風扇用了。」

- source : email from my wife :)

2007年3月15日星期四

星級.握手.住家飯

包括這晚,今個星期有兩晚「住家飯」,好野!

沒有看整場特首辯論,只是從有線新聞不斷看到精華報導,反而留意到一開場曾梁二人「握手」時那鼓氣勢,真像武俠小說,二人臉上強裝笑容,手上卻運上十一成勁力,務求在開場前就要把對方「揸」死,兩人在「握手」一招上已經「握」到半邊身也動起來,卻沒有誰可以佔到便宜,惟有笑住收手,改靠把口。

至於媒體方面,有線賣點是有「星級評審團」...真的意想不到,評論也要用上「星級」這形容詞,即時語塞。

2007年3月14日星期三

玩MSN當慈善家?你就想喇 :P

從朋友的msn中收到 "用 Windows Live Messenger 8.1 聊天也能當慈善家" (http://3c.msn.com.tw/page.asp?m=84&s=&id=18555&url)的訊息也被勸說加入他們的行列。當時工作中,沒有花時間double check,就加上了,到了晚上,另一位朋友傳來以下info,才知那個msn慈善功能是"美國限定",其他地區尚未推出,加了也沒有用。
參考網址:
http://im.live.com/Messenger/IM/Join/Default.aspx



網頁有以下的說明:
At this time, the i’m™ initiative is available only in the United States. You're still welcome to download Windows Live™ Messenger; however,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i’m initiative yet.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另外,可以參考ETtoday的一篇報導
http://www.ettoday.com/2007/03/06/91-2062754.htm

其實想做慈善捐款,還是自己動手吧!自己一直定期捐款給「無國界醫生」,希望能夠繼續維持下去啦。

2007年2月8日星期四

我會做好呢份工!


曾生角逐連任所發表的競選口號在坊間已經產生不同的"譯本",以下只是其中一個從朋友處得來的...

地盤佬:「我會鑽好呢個窿!」
氣功師:「我會發好呢次功!」
八達通公司:「我會整好八達通!」
天文台:「我會測好呢個風!」
整容醫生:「我會隆好呢個胸!」
鐘錶師:「我會整好呢個鐘!」
廚師:「我會爆好呢碟蔥!」
麻將腳:「我會碰好呢隻東!」
xx公司的專業員工:「我會五點九就鬆… …」


籌備經年的,果然是個好口號!

PS. 做競選節目的主持補充道:「我會做好呢個Show!」

*相片提供:Fiona

2005年5月18日星期三

救救文筠

「香港骨髓基金」將舉行一次大型驗血行動,目標是有三千人參與,期望能拯救文筠及其他血癌病友,希望大家能前來參與、支持。

日期:二○○五年五月二十八日(星期六)及二十九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二時三十分至八時正(星期六)及下午十二時至六時正(星期日)
地點:將軍澳新都城中心二期商場(寶琳站地鐵出口)

聯絡:香港骨髓捐贈基金 (2855 9855)

弟兄姊妹可以幫忙的工作如下:
- 請把這信息以電話、傳真或電郵通知你的朋友
- 邀請五位或以上朋友一起前往驗血
- 捐款支持非牟利慈善機構「香港骨髓捐贈基金」(電話:2855 9855),使該機構能推行各項工作,拯救血癌病人
- 請為Glory禱告,求神憐憫醫治
- 是次驗血運動需要十量義工及40名醫生或護士擔任抽血義工,請直接聯絡「香港骨髓捐贈基金」(電話:2855 9855)作出安排

請大家為這個家庭及Glory 需要的骨髓代禱

2005年4月12日星期二

原來有一種案件名為「傻人發現」案

今天在明報看到以下報導...

裸漢爬晾衫架跳舞墮下無恙
石油氣手推車深宵擲落街
【 明 報 專 訊 】 一 名 自 稱 是 「 神 」 的 獨 居 男 子 , 昨 凌 晨 在 慈 雲 山 寓 所 大 吵 大 鬧 , 其 間 把 石 油 氣 罐 、 鐵 手 推 車 、 運 貨 鐵 輪 車 等 雜 物 從 窗 口 擲 落 街 , 繼 而 全 身 赤 裸 爬 出 窗 , 在 晾 衫 架 大 叫 大 跳 。 晾 衫 架 不 勝 負 荷 , 男 子 連 人 帶 架 墮 下 , 擱 在 樓 下 的 晾 衫 架 上 。 樓 下 住 戶 好 心 讓 他 入 屋 , 該 男 子 大 模 大 樣 赤 裸 坐 到 對 方 ? 上 休 息 , 屋 主 忍 無 可 忍 下 「 逐 客 令 」 。 警 員 到 場 調 查 後 , 將 男 子 送 院 , 列 「 傻 人 發 現 」 案 處 理 。


警 列 「 傻 人 發 現 」 案
深 夜 擾 人 清 夢 的 男 子 陳 ╳ 興 ( 49 歲 ) , 事 後 被 送 院 治 療 , 警 方 相 信 陳 某 精 神 有 異 。 有 街 坊 稱 , 陳 平 日 言 行 並 無 異 樣 , 碰 面 會 打 招 呼 , 常 見 他 推 ? 手 推 車 在 屋 ? 附 近 拾 荒 , 或 是 拖 ? 黑 色 小 狗 四 處 逛 。 亦 有 街 坊 指 他 經 常 在 凌 晨 2 時 左 右 大 吵 大 鬧 , 左 鄰 右 里 已 習 以 為 常 。

凌 晨 大 吵 大 鬧 鄰 居 習 以 為 常
現 場 為 慈 雲 山 慈 正 ? 正 安 樓 9 樓 1 單 位 , 昨 凌 晨 2 時 52 分 , 陳 突 然 胡 言 亂 語 , 高 聲 叫 囂 。 未 幾 , 其 單 位 內 有 大 型 石 油 氣 罐 、 石 油 氣 爐 、 鐵 輪 運 貨 車 、 鐵 手 推 車 等 雜 物 , 如 雨 般 被 擲 下 , 墜 落 正 安 樓 對 開 空 地 , 幸 當 時 夜 深 , 行 人 較 少 , 無 人 受 傷 。 不 少 街 坊 被 墜 物 巨 響 驚 醒 報 警 。

警 員 到 場 前 , 居 民 發 現 一 名 全 身 赤 裸 男 子 , 從 9 樓 單 位 爬 出 , 在 晾 衫 架 上 爬 來 爬 去 , 不 時 在 上 面 蹦 跳 , 結 果 晾 衫 架 不 勝 負 荷 , 連 人 帶 架 塌 下 , 幸 被 樓 下 晾 衫 架 擱 住 。

擱 下 層 晾 衫 架 1 呎 闊 簷 篷 外 走 動
8 樓 譚 姓 男 住 戶 ( 49 歲 ) 表 示 , 事 發 時 , 他 在 熟 睡 中 被 嘈 吵 聲 驚 醒 , 聽 到 街 坊 大 叫 有 人 擲 物 落 樓 。 他 好 奇 探 頭 出 窗 張 望 , 即 見 樓 上 晾 衫 架 塌 下 , 一 名 全 身 赤 裸 男 子 「 從 天 而 降 」 落 在 其 窗 外 , 然 後 在 其 窗 外 僅 1 呎 闊 的 簷 篷 上 行 來 行 去 。 對 方 數 次 伸 手 搖 動 窗 花 , 表 示 欲 進 入 屋 內 , 譚 遂 指 示 他 從 廚 房 窗 爬 入 。

爬 入 街 坊 屋 內 赤 條 條 坐 ? 上
豈 料 , 該 男 子 入 屋 後 , 一 絲 不 掛 大 模 大 樣 坐 在 譚 的 ? 上 。 譚 問 他 為 何 會 這 樣 , 他 回 答 說 ﹕ 「 來 找 你 。 」 譚 見 他 胡 言 亂 語 , 問 非 所 答 , 亦 無 離 開 意 思 , 故 下 「 逐 客 令 」 , 表 示 想 睡 覺 , 開 門 叫 他 離 開 , 男 子 遂 赤 條 條 地 離 開 。 警 員 接 報 到 場 , 在 樓 下 電 梯 大 堂 發 現 赤 裸 的 陳 。 警 員 向 他 查 問 時 , 對 方 自 稱 「 神 」 , 警 員 帶 他 返 回 寓 所 調 查 後 , 召 救 護 車 將 他 送 院 , 案 件 列 為 「 傻 人 發 現 」 處 理 。

2005年4月7日星期四

Letter to Hong Kong - original version from 蔡素玉

Dear Hong Kong,

Hong Kong is really a land of many wonders, a place of endless surprises at the most unexpected moment.

I am talking about the leave of former, yes, “former” by now, Chief Executive Mr CH Tung, and the elevation of Mr Donlad Tsang, our new leader at the Executive Branch.

These fast-break changes came at the most unexpected moment when Mr Tung seemed to be riding over the tuff tides, heading for a soft sailing after the economy has been obviously bottoming out.

Probabl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as impressed by the results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s last year, which showed that Hong Kong people as a whole are rational and considerate. So, there is no much need in erecting unsurmountable barriers between different political camps with different political history.

Time and again, the Central leadership has been calling on all forces in Hong Kong to forget and forgive past differences, and build a better Hong Kong.

I sincerely hope that our friends at the Democratic Camp will heed the earnest appeal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ear down the barriers and come forward to co-operate wi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new SAR administration.

Dear Hong Kong, let us kick off a virtuous cycle. All are welcome!Hong Kong belongs to us all, we are all in the same family, we are all in the same boat. We should not separate us apart from each other.

Donald has been generally ruled out for the top job by many well-informed and well-connected quarters. Certainly, he was always a contender, but was viewed mostly as an also-run included for the sake of comprehensiveness of the list. By virtue of the incumbency position, his only real chance was in case of dire emergency. Surely Hong Kong was in no emergency. In fact, we are returning to normalcy in all fronts, and as a whole.

On the eve of Hong Kong returning to China on 30 June 1997, Donald was knighted by Prince Charles while Mrs Anson Chan remains a common. It appeared to the general public that Mrs Anson Chan was waiting for her turn to the top while Donald realistically counted himself out.

Paradoxes are the order of the day. Exactly because he is ruled out by the public, even by himself that he is picked. Those who were aiming at it with all their minds and hearts, exactly because of their tenacious efforts, were dropped.

After the mass demonstrations in July 1 in 2003 and 2004, Beijing appeared to have completed a comprehensive plan for Hong Kong --accelerating integration with China in all material and spiritual fronts.

Donald Tsang knows the Hong Kong Establishment and government machinery inside out. That is a tremendous help, could even be an indispensable part, to China’s new plan for Hong Kong.

In view of this new think, the world has been turned upside down. China forgive and forget. All things seem to be re-defined, re-configurated and re-orientated in the new context of total integrati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the Mainland.

This could be a political landscape shift, of the scale and magnitude of a continental shift, reminiscent of China’s Open and Reform Policy in the late 70’s.

Previously impossibilities become new possibilities, even necessities; normalcy and abnormalcy were reversed; assets liabilities, and liabilities assets.
In time of landscape shift, Paradoxes reign supreme.

China appears to be departing from China’s entrenched position based on ideology of nationalism. Now Effectuality of Governance and economic recovery seem to take precedence over ideology of nationalism and become the core issue overriding other concerns.

Loyalty and deference are secondary to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After all, Hong Kong is all under control. Loyalty and deference are non-issues, the real issues are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A Hong Kong after 155 years of British rule has become a full-fledged quasi-modern society with world-class cosmopolitan attributes. China may now view Hong Kong as a turn-key project and Donald Tsang an experienced operator and repairer.

Over the decades, China’s economic reforms and modernization were guided by a Deng saying – “Be it white cat or black cat, a cat that catches mice is a good cat”.

Now, China may be inadvertently taking a page from Deng’s pragmatism -- ”Be it British or Chinese, as far as it works.”

Since the new leadership of Hu Jingtao and Wan Jiaobao took over, China’s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governance seem to be taking up a CEO Model which will better serve China in shifting to international and internal political contexts as she is playing a greater role in the modern world.

If China’s rethink on Hong Kong was completed one year later, Arthur Li even York Chow might have a better chance of replacing CH Tung, given Arthur’s and York’s need for time to shape up their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in leadership. If CH Tung stepped down one year earlier, Henry Tang might get the top job.

Donald Tsang’s supreme good luck guides him through impossibilities, against all odds. China’s rethink on Hong Kong was completed not one year earlier, nor one year later. Paradoxes occur in perfect timing for him.

However, the political reality now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sure win for Donald Tsang.

Over the decades, Donald was a staunch supporter of the British rule. It is not a matter of policy only, but a matter of personal style and relations. There seems a cultural gap and emotional distance lying between him and the patriotic forces. While policies and official matters could more easily be forgotten and forgiven, personal style and relations, culture and emotions are not. He was viewed by some in the Pro-Beijing camp as arrogant and disrespecting of the patriotic values they cherished and treasured over the decades, and paid dear prices for. His elevation alienated quite a few in this camp.

It is generally held that he enjoys a cultural intimacy with the democratic camp. It is uncertain how much that intimacy, can turn into political support and votes i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What is apparent is th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both opposite camps in Hong Kong would have different, diagonally opposite expectations of him, and he must deliver.
Chances are that he cannot please all in one stroke. When that situation arises, different camps might join forces against him.

His biggest challenge lies in his rethink on his past 4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government, to see firstly what are the qualit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ew post and his previous postings, and secondly what are the personal instincts and reflexes that are indispensable and must be kept in the new post, and equally important, if not more important, what must be changed and discarded.

Donald the new Chief Executive faces challenges probably still unknown to him, and us, now.
In view of the socio-political landscape changes taking place, we at DAB might also face with new challenges now still unknown to us, too

CHOY So Y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