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10日星期二

好鄰舍的代價

路加福音十章25至37節

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引發耶穌講出一個最廣為人知的比喻──「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事實上,「好撒馬利亞人」已成了一個常見的名稱,許多醫院、護理院,或是志願服務團體,都以它命名。

然而,我們卻經常忽略一個要點,就是耶穌之所以講出這個比喻,是為了回答一個律法師的提問。福音書經常記載有人前來詢問耶穌,我們有否數點過共有多少人呢?他們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是真心求問,有些卻是想試探耶穌。今天的情況也是一樣。當你與人談論耶穌基督的時候,就會同樣發現這兩類人。

這位律法師當然很熟悉舊約的律法,這是他的「專業」要求。然而,他只有頭腦上的知識,而非真正認識神的心意。他來到耶穌面前,開始了這個問答遊戲。

「先生,我該作甚麼才能承受永生?」

也許,他早已在腦海中部署了對答的方案。可是,耶穌卻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反而反客為主地問他:「律法上是怎樣寫的?」

這個問題令他嚇了一跳。「你竟然拿這個問題來問我?你不知道我是專門研究律法,是這方面的專家嗎?你問我這個問題,簡直把我當作學生了。」於是,他回答了耶穌的問題,而且把律法的要求概括得很清楚(27節)。

基督回答說:「說得好!你只需把你所說的實行出來便行了。」

然而,那人卻要挽回面子,因為遊戲沒有依照他的想法來進行。他可能在心中盤算:「我該如何脫身呢?對了,我可以問他『鄰舍』是代表甚麼。」於是他便問道:「先生,我們猶太人認為只有猶太人才是鄰舍。你的看法如何呢?」

耶穌的答案非常精彩,結果還引出另一個反問(36節)。

詢問耶穌的律法師一定感到很驚訝,因為耶穌竟然向他講故事。可是,耶穌所講的比喻,卻清楚回答了他的問題。

比喻中有四個人。首先是一個受傷的旅人。耶穌對他的描述不多,他只是一個故事中的無名小卒,他的出現是要帶出其他三個人對他的反應。

接著出場的人,是一個沒有同情心的祭司。他看見了甚麼?心中想著些甚麼?他可能為到傷者不是自己而感謝神。但他沒有理會臥在地上的傷者,只管急步地走過。

然後來了一名有趣的利未人。他想上前察看發生了甚麼事。他可能盤算著要做些甚麼來改善這裡的治安。但最後,他還是冷眼旁觀地離去。

此刻來了一個充滿同情心的人。他上前察看那名傷者,發現他仍然生存,不過,傷者卻是與撒馬利亞人不相往來的猶太人。可是,這位撒馬利亞人的同情心並沒有因此而冷卻,他看見傷者的傷口需要治理,便首先替他包?傷口,繼而還把他送到最近的旅店,囑咐店主照顧他。

比喻說完了,便來到應用的部分。耶穌為何要說出這個故事呢?正是為了要解答一個問題。
於是,祂對那名律法師說:「好了,朋友,比喻中的哪個人遵守了律法,向鄰舍顯示了愛心呢?」

那名猶太人的律法師當然不屑說出「撒馬利亞人」這幾個字。他只能說是那個幫助傷者的人(37節)。主耶穌便跟著說:「為何不學習他榜樣呢?」

撒馬利亞人為了幫助那名傷者,不惜耽誤了原先的行程。倘若在這個星期或今天,神安排了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要你去關心或幫忙,你會否願意更改原先的計劃,心甘樂意地去回應呢?

資料來源: 天天天言

沒有留言: